如果有一天,“自得其乐”加上了书名号映入眼帘,那一刻,你会想起谁?
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汪曾祺先生的好书《自得其乐》。书中收录了汪曾祺关于品美味、叙旧人、道寻常等耐人寻味的代表性作品,其文章朴实平淡,有空山新雨后的清新之味,深得自然之意趣,于字里行间渗出人性的美好与诗意的享受,让人拿得起,放不下,久读成瘾。
都说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在书中你可以读到很多文学届的“大”人物:老舍、金岳霖、林徽因、徐志摩、闻一多……他们出现在汪曾祺的生命中,一起感受、经历着特殊时期种种难忘事,用自己的努力、热爱成就自得其乐的生活。
在书中我走近了沈从文,一个只读过小学,用一支笔为自己书写出一片天下的“多产作家”,但沈先生写东西并不是很快,对自己的文章苦心刻琢,不到七万字的《边城》,一写就是半年。沈先生好客,朋友很多,他们的君子之交,既无朋党色彩,也无酒食征逐。有的是清茶一杯,闲谈片刻。他大多时候都笑眯眯的,总是用善意的微笑看待世界。到了晚年,喜欢放声大笑,笑的合不拢嘴,摆动双手作势,像个孩子一般。我想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,得失荣辱的人,才能如此发自内心的畅快大笑。
慢慢品读《自得其乐》,十年“文革”对于如婴儿般的新中国来说,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。对身处其中的大批“有识之人”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。很多至今都耳熟能详的文人在这场“文革”中选择了解脱自己。但汪曾祺没有、金岳霖没有、沈从文也没有……还有书中提到许多的“文人”都没有,他们同样经历过“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”,经历过“被批斗,住牛棚”的日子,谭富英甚至被江青要求退党,一位老党员就这样莫名的被“劝退”,你可懂他的滋味。但是他、他们从未想过放弃自己、放弃生活、更未放弃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,懂得如何在“乱世”中把生活过得自在。就如裘盛戎,即使病的很重,也坚持看剧本,剧本不在手上便在床头到处摸寻,没有剧本时,她的夫人就用报纸卷成一个筒子放在他手中,他才能平静下来……
合上书本,深深思索:这位可爱的老人如一股清流,温暖人心——不管遇到什么环境,永远不消沉沮丧,守护心中的热情,兴致盎然地生活。我想他们之所以能把生活过得这般自得其乐,或许都有其相同特点:一是都对工作、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;二是乐观面对生活,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。“闻多素心人,乐与数晨夕”。
其实无论身处何时、何地,只要心中有热爱、有信仰,你一定会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乐,寻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微醺的幸福。可爱的人们:加油!
作者:陈文